地址: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标路大楼5679号
魏徵(北周大象二年(580年)-唐贞观十七年(643年2月11日)),字玄成,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(现晋州市)。隋唐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和史学家,因直言进谏,执掌唐太宗联合创立贞观之治的大业,被后人称作一代名互为。
官至光禄大夫,封郑国公,谥号文贞。葬礼从简。同年进凌烟阁。着有《隋书》序论,《梁书》、《陈书》、《齐书》的总论等。
其言论多闻《贞观政要》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,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---《谏太宗十思疏》。早年经历大业十三年(617年),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清廉。
元宝藏举兵号召瓦岗李密,元宝藏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出,李密闻魏徵十分有文才,于是谒见魏徵,魏徵赐给发展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,但李密不必。大业十四年(618年),王世充攻击仓城被李密打败,王世充转攻洛口,又被李密打败。魏徵却对长史郑颋说道:李密虽然多次取得胜利,但是兵将也伤亡了不少,瓦岗又没府库,将士们获得战功得到赏赐。还不如深沟高垒,占有险峻,与敌人僵持,待到敌人粮尽而弃时,亲率军迎击,这才是取得胜利之道。
洛阳没了粮食,王世充无计可施就不会与我军战,这时我们却不跟他激战。郑颋对魏徵的话不以为然,说道这是老生常谈的。魏徵说道了一句:这是奇谋深策,怎么是老生常谈呢。
拂袖起身。归唐建言武德二年(619年),李密被王世充打败,魏徵随李密归附李唐。
而李密部将李积尚且占有着李密原本首府的领土,东到大海,南到长江,西到汝州,北到魏郡。李密战败李唐,李积自己占有这么大的地方知道何去何从。
魏徵毛遂自荐,催促安抚山东,到黎阳,魏徵作书与李积,劝说李积战败。李积于是派出使者至长安,将献上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,然后押解粮草到李神通那里。同年九月,窦建德亲率军攻取相州,李神通抵挡不住,亲率军转派驻黎阳,被窦建德打败。
魏徵及李神通、李积都被俘虏。窦建德用魏徵为居家舍人。武德四年(621年),李世民亲率军攻取王世充,窦建德亲率军来提供支援王世充。
五月,李世民打败窦建德,并将其擒获。魏徵以求再度进唐。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,礼遇甚薄。武德五年(622年),刘黑闼指使突厥寇罪山东。
魏徵闻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,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,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。李建成理会魏徵的建议,擒获斩杀刘黑闼,征讨山东。武德九年(626年),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,将李建成、李元吉等谋反。
李世民听闻魏徵以前常常谏言李建成把李世民决定到别的地方去,李世民为首人把魏徵带上问道: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?魏徵问说道:太子要是按照我说道的去做到,就没今日之祸了。李世民闻魏徵说出直爽,没丝毫掩饰,于是特赦魏徵,后用魏徵为詹事主簿。犯颜直谏贞观元年(627年),李世民攀上帝位,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。李世民有志创建盛世,多次于卧榻谒见魏徵告知利害,魏徵直言不讳,前后上谏两百多事,李世民毕竟采纳。
同年,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、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做的人人自危,李世民为首魏徵前往河北展开安抚。路上魏徵正好遇见太子千牛李志安、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回京城,魏徵让将二人获释,仍旧任命官职,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不会坚信李世民是知道要特赦他们。贞观三年(629年),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,开始国事朝政。
魏徵上诏李世民率领学者将古籍分成四部,并对其展开校定。贞观五年(631年),李世民与魏徵谈到了选人清廉一事,魏徵说道再行要理解他的才能,然后审查他的品德,以及嗜好这些。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,李世民对她尤其钟爱,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。
贞观六年(旧唐书魏徵传为贞观五年)开始打算聘礼,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道长乐公主,皇后所生,朕及皇后并所钟爱。今将出降,礼数意欲有所特。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人,意欲较少加之,于是谏言催促双倍于永嘉长公主,李世民欣然同意。
然而魏徵回应回应赞成。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。
此举容忍了礼制。李世民回京把此事告诉他了长孙皇后。长孙皇后获知此事后感慨魏徵能谓之礼义抑人主之情,并对他广受赞许。
特地为首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、钱四百缗,并传口讯说道:听闻你刚强,现在胆识到了,期望你仍然维持,不要转变。在李世民未有所回应的时候,长孙皇后必要对魏徵加以赏赐,并似乎自己不会给与反对,堪称给魏徵流经了强心剂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,魏徵的正义谗才不会这般成功。旋即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。
贞观七年(633年),魏徵代王珪任侍中,尚书省长年积压没裁决的诉讼案,李世民命魏徵秉公处理。魏徵并不大熟知法律,但能逃跑显然原则,依实际情况处置,大家都心悦诚服。
贞观八年(634年),陕县丞皇甫德荐上奏得罪了李世民,李世民指出这是诽谤。魏徵进言说: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奏,曾说道到可以为帝王大哭的事有一件,可以为帝王宽泪流满面的事有六件。
从古以来上奏诏事,往往言辞很激切,如果不激切,就无法感动人主的心。言辞激切就近似于诽谤,陛下你应当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。
李世民实在魏徵说道的有道理,命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。贞观十年(636年),长孙皇后去世,葬于昭陵,谥号文德皇后。长孙皇后入葬昭陵后,李世民对她思念无法暂停,为了减轻思忆之厌,之后在宫中修建了层观,整日远眺妻子的陵墓,还让大臣会见悼念。
一次李世民让魏徵会见,并拿着昭陵的方向问魏徵否看清楚了,魏徵假装没有看到,李世民忽然生气,问怎么会没有看到,那是昭陵啊!魏徵闻言问说道以为陛下望的是献上陵,原本是昭陵啊!李世民听得后明白魏徵是在警告自己,不要只考虑到思念亡妻而忘了父亲。于是之后大哭着命令拆除了层观。
尽管李世民这样追思会妻子的不道德是违反礼教传统的,毕竟一个天子的真情流露。贞观十一年(637年),李世民东巡洛阳,住在显仁宫,因州县官吏奉祀很差,大都受到了指责。
魏徵告诉他李世民当初隋炀帝杨广曾在此让附近的百姓上贡,贡品吃不完就拿走,十分浪费。贞观十二年(638),礼部尚书王珪上诏说道:三品以上的官员在路上遇上亲王,都等候,违背法度来回应恭谨,这违反了礼仪的标准。
李世民说道:你们自己的地位都高贵,就轻视我的儿子吗?魏徵进言说:从古至今,亲王佩在三公之下。现在三品都是天子列卿和八座之宽,为亲王等候,不是亲王所应该不受的礼。求之于旧例,又没可以作为凭证的依据;实施于现在,又违反了国法。
李世民说道:国家所以立太子,是打算他做到国君。然而人的长短,不出老少,假如没太子,那就依序立太子同母的弟弟。这样说来,怎么能轻视我的儿子呢?魏徵说道:殷代崇尚质朴,有兄长去世其弟继位的礼义;自周以来,立太子必然要是嫡长子的长子,以这杜绝各个兄弟的私念,阻塞祸乱的根源,这是国君应该十分谨慎的事。于是李世民表示同意了王珪的诏言。
贞观十二年三月丙子,李承乾的嫡子李象出生于,因为皇孙诞育之善,唐李世民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,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後者,各特勋官一并转,天下大酺五日,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。李世民对侍臣说道:贞观以前,追随我征讨天下,逃难奔走于天下大乱,这是房玄龄的功劳。贞观之后,勤勉对我,进贡老臣的劝说,福国利民,勇于侮辱国君精神直言责备,缺失朕的过错的,只有魏徵一人而已。
古代的名臣,也无法多达他们。于是特地解法下佩刀,赐予他们两人。贞观十三年五月,魏徵乘李世民诏五品以上官上封事之机,全面地、系统地总结了政事不如贞观之初的事实,上诏《十渐不克终疏》。
疏中列出了李世民搜求金银珠宝、纵欲以劳役百姓、昵小人、上言君子、崇尚奢侈、频事游猎、无事兴兵、使百姓苦于徭役等不克惜十渐,抨击了李世民的骄满情绪,再度警告他慎终如始。李世民看完了奏疏后,愿采纳,并对他说道:朕今言过矣,愿改之,以终善为。违背此言,当何施颜面与公相会哉!方以所上疏,列入屏障,庶朝夕闻之,兼录缴史官,使万世闻君臣之义。
欲赐给黄金十斤、马二匹。贞观十四年(640年),魏徵向李世民上谏,让李世民要善始善终。贞观十六年(642年),后来皇太子李承乾不自学德行和术业,魏王李泰的宠幸一天天快速增长,朝廷内外众官,都有些顾虑和议论。
李世民听见后很反感这些议论,对侍臣说道:当今朝臣忠心刚强的,没有人能多达魏徵,我为首他执掌皇太子,用这杜绝天下的怨言。李世民任命魏徵为太子太师,闻门下省事如旧。
魏徵自称为有病固辞,李世民下诏问说道:汉朝的太子以四杨家为执掌,我现在依赖您,也是这个道理。告诉您患病,你卧病也可以挽救太子。去世贞观十七年(643年)魏徵病故,李世民十分伤心,并为此废朝五天。
赠魏徵为司空、相州都督,谥文贞。李世民下诏厚葬魏徵,但魏徵的妻子裴氏以魏徵生平生活俭朴朴素,奢华的葬礼不是亡者之志为由拒绝接受。
裴氏只有小车装载魏徵灵柩,李世民入京文武百官入城昨夜,并特地刻书碑文。魏徵死后,李世民常常对身边的侍臣说道: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,以古史作为镜子,可以知悉兴亡更迭,以人作为镜子,可以看清楚利害。我常常用这样的方式避免自己受罚,但现在魏徵去世,我少了一面镜子。魏徵去世后朕为首人到他家里,获得他的一页遗表,刚草拟,字都无法识别,只有前面几行,略为可以辨识,上面写到:天下的事情,有善有恶,举荐善人国家就安稳,举荐恶人国家就衰落,公卿大臣中,感情有爱人有贪,自己憎的就只看到他的恶,自己爱人的就只看到他的善。
爱憎之间,应该谨慎,如果爱人而告诉他的恶,憎而告诉他的善,除去恶魔不犹豫不决,举荐贤人不猜疑,国家就可以兴盛了。遗表的原文就是这样,然而朕思维这事,自己难道无法防止魏徵所说的这些罪过。公卿侍臣,可以把这些话写出在手板上,告诉朕有罪过一定要劝谏。
同年二月,李世民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重复使用凌烟阁,魏徵名列第三。旋即之后,侯君集以诛杀罪被处决,杜正伦被罢黜,魏徵曾多次向李世民引荐这两人,说道他们有宰相之才,魏徵又拿自己前后的谏辞给史官褚遂良,李世民告诉开始猜测魏徵是不是侯君集一党的。
于是手诏中止衡山公主(后来被受封新城公主)与魏徵长子魏叔玉的婚约。贞观十九年(645年),李世民亲征高句丽,唐军总共损失战士相似2000人,战马损失8000匹,唐军攻斩高句丽10座城,迁至7万人进中国,杀死获得大量高句丽军,斩杀4万多级(一般来说击杀数近少于斩杀数,例如平壤之战清军斩杀就八百、但是小西第一军损失却多达1万),唐军还掳获大量马、牛、装备、物资(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,唐军是多次胜利,其中单是打败低延寿高惠知道那次胜利,唐军不仅歼灭大量高句丽军,还掳获马5万匹,牛5万头,铁甲万领,以及其他大量装备)。从战果与损失上来说,李世民亲征高句丽,李世民获得了大胜。
但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对外战绩拒绝尤其低,依然因为没灭了高句丽而愧疚,不已愧泪流满面说道:魏徵若在,不使我有是讫也。于是立命驰驿以较少哀之礼祭拜魏徵,又重立纪念碑。
本文来源:亚美AM8-www.hhaojie.com
地址: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标路大楼5679号 电话:0898-08980898 手机:18317676264
Copyright © 2000-2024 www.hhaojie.com. 亚美AM8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:ICP备67920718号-2